【急性肝炎】短短數週內肝臟發炎惡化!症狀、原因與治療方式全解析

肝臟是人體的「代謝工廠」,負責解毒、分解藥物、合成蛋白質、儲存能量,若肝臟出現異常,全身幾乎都會受影響,特別是急性肝炎,它不像慢性肝病一樣緩慢發展,而是在短短幾週甚至數天內就可能急速惡化。

急性肝炎短短數週內肝臟發炎惡化!症狀、原因與治療方式全解析

許多人以為疲倦、食慾不振只是壓力太大或腸胃不舒服,但事實上,這些可能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訊。若忽視,病情可能演變為急性肝衰竭,甚至威脅生命。本文將帶你全面解析急性肝炎,從定義、成因、症狀到預防,一次完整掌握。


一、什麼是急性肝炎?

急性肝炎是指肝臟在短時間內(小於 6 個月)發生嚴重的發炎反應,它不同於慢性肝炎的長期發展,而是突然發生、快速惡化。

醫師判斷急性肝炎,會以血液檢查中的肝功能指數(ALT、AST)急速升高為依據,並搭配症狀如黃疸、倦怠等,部分患者可能在一開始只有輕微不適,但短短幾天就進展為嚴重的肝衰竭。


二、為什麼會發生急性肝炎?

導致急性肝炎的原因很多,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:

1. 病毒感染

  • 甲型肝炎:經由不潔食物與水傳染,常見於飲食衛生不足的環境。
  • 乙型、丙型肝炎: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,例如共用針具、性行為、母嬰垂直傳染。

2. 藥物毒性

最典型的是 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過量,這是全球最常見的藥物性急性肝炎原因。若短時間內攝取超過安全劑量(成人建議不超過 4 公克/天),就可能引起肝細胞壞死。

3. 酒精

大量飲酒可能造成「酒精性急性肝炎」。這類患者常見於長期酗酒者,肝臟突然失去代謝酒精的能力,導致急性發炎。

4. 毒素

食用毒菇(如鵝膏蕈)是最典型案例,毒素會直接破壞肝細胞,數天內引起嚴重急性肝炎。

5. 自體免疫

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肝細胞,導致急性發炎,雖然較少見,但也可能引起嚴重病程。


三、急性肝炎如何察覺?

急性肝炎的可怕之處在於「不典型」。患者可能先有輕微腸胃症狀,後來才出現明顯警訊:

  • 黃疸
    黃疸是急性肝炎最具代表性的症狀,當肝臟受損,膽紅素無法順利代謝,就會累積在血液裡,讓眼白和皮膚看起來泛黃,有些人甚至會覺得皮膚發癢,這也是因為膽汁酸滯留造成的。
  • 容易疲倦、整天都覺得沒力氣
    肝臟是身體「能量工廠」,當它受傷,代謝功能下降,廢物和毒素堆積,就會讓人覺得渾身無力,這種累不是單純睡眠不足,睡再多也很難恢復精神。
  • 食慾不振、容易噁心嘔吐
    當肝臟功能下降,膽汁分泌減少,油脂食物就更難消化,許多急性肝炎患者會抱怨「一聞到油煙就想吐」,這類症狀常被誤認為是腸胃問題,但如果持續超過一週,就需要進一步檢查。
  • 尿液顏色變深
    當膽紅素過多時,尿液顏色會變得像濃茶或可樂,這往往和黃疸同時出現,是肝臟功能異常的重要指標,若你發現喝水量沒有改變,但尿液顏色卻異常加深,就要留意了。
  • 精神狀態改變(肝昏迷)
    嚴重的急性肝炎可能導致「肝性腦病變」,因為氨等代謝廢物無法排出,進而影響腦部,患者會變得記憶力差、專注力下降,甚至出現意識混亂、嗜睡或昏迷,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,需要立即送醫。

很多人將倦怠歸咎於「熬夜」或「壓力大」,但如果同時出現黃疸與深色尿液,就必須懷疑是否與急性肝炎有關。


四、急性肝炎的檢查方法?

當懷疑急性肝炎時,醫師會安排:

  • 血液檢查
    • 肝功能指數(ALT、AST)升高。
    • 凝血功能異常(INR 升高)。
    • 膽紅素升高,顯示代謝異常。
  • 病毒檢測
    確認是否為甲、乙、丙型肝炎感染。
  • 影像檢查
    超音波可觀察肝臟大小、是否有發炎腫大。

五、急性肝炎如何處理?

急性肝炎的治療方式會依成因與嚴重程度不同而有所調整,並不是所有急性肝炎都需要長期住院,但醫師通常會採取以下幾個方向來處理:

  • 立即停用可疑藥物
    如果急性肝炎是因藥物過量或副作用造成,第一步就是立刻停用。例如止痛藥(含Acetaminophen)或其他可能傷肝的藥物,都必須在醫師評估後中止。
  • 營養補給與點滴支持
    患者常因食慾不佳而營養不足,醫院會透過靜脈輸液或營養補充來維持能量,並確保電解質平衡,避免肝臟再增加負擔。這類支持性治療能幫助身體度過急性期。
  • 住院監測與加護照護
    當患者出現黃疸明顯、凝血功能異常或精神狀態改變(疑似肝昏迷),通常需要住院甚至進入加護病房,進行連續監測,包含血液檢查、凝血功能檢測與生命徵象追蹤。
  • 肝臟移植
    在少數情況下,急性肝炎可能演變成「猛爆性肝炎」,進而導致肝衰竭,這時候,肝臟移植是最後的救命手段。

六、日常中如何避免急性肝炎?

雖然急性肝炎來得快,但其實很多原因可以預防:

  • 接種疫苗:目前已有甲型與乙型肝炎疫苗,接種後能有效降低感染機率,尤其是經常出國、飲食環境不穩定或有母嬰傳染風險的人,更應及早完成疫苗接種。
  • 避免過量飲酒:酒精是肝臟代謝的最大敵人,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飲酒,都可能造成肝細胞受損,引發急性肝炎,建議遵守「安全飲酒量」,甚至能避免就避免,讓肝臟減少負擔。
  • 正確用藥:遵守醫囑,不自行增加劑量,也不要同時服用多種含普拿疼的藥物,用藥時應遵照醫囑,千萬不要「自己加量」。
  • 飲食衛生:甲型肝炎常透過食物和水傳染,因此生食海鮮(尤其是牡蠣、蛤蜊等貝類)風險最高,外出用餐或旅遊時,要注意飲水來源,避免不潔食物。
  • 定期檢查肝功能:特別是 B 型或 C 型肝炎帶原者,更需要定期做肝功能檢測與超音波檢查,因為這些族群若感染急性肝炎,病情惡化速度更快,定期追蹤能提早發現異常,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
急性肝炎是一種短期內發生的肝臟發炎反應,可能由病毒感染、藥物毒性、酒精或毒素引起,它的危險在於病程快速,可能在幾天到數週內惡化,甚至導致急性肝衰竭。

想要降低風險,必須結合預防及定期檢茶,才能及早發現異常。若能在症狀初期就提高警覺,將大大減少急性肝炎帶來的威脅。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616&pid=1128

內容索引
返回頂端